嗯,写个小论文~
网红,嗤之以鼻者有之,心慕力追者有之。。
但,你不能否认,网红赚得盆满钵满……
狂金就借着,“硬搞对立”的大网红户晨风被封……叨叨一下网红打造的方法论。
闲话少叙,直击核心:
1、包装论
狂金敢说,50%在线上做营销的人,都没有在某音上擦边卖图的小姐姐会包装,总是遮遮掩掩……
包装的逻辑在于,亮明身份。
最起码,你要让粉丝知道你是干啥的,才会在有需求的时候想起你,才能进一步的成交。
那么,落地到网红的包装,其实很简单,搞清楚一个问题,你目标人群是谁?
对比户晨风来说,贫困/普通家庭,普通人,据说高中学历,干过汽修、机械,干过管理。。然后,通过硬搞对立,把社会等级强行切分为“安卓人”、“苹果人”。。
这一套下来,它的目标,就是目前正在奋斗的青年、中年人群。
而这部分人群,消费能力正值上升期,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,这也是户晨风月收入11W,直播打赏9W的原因。
在这之后,还可以细分。比如:某兴趣;比如:某行业;比如:某技能;比如:某情绪、心理。
做网红,根据目标人群包装亮身份,这是网红起步方法论最重要的关键。
2、团结论
人有三六九等,无论你怎么辩驳,这是客观事实,你仔细观察,在一些社会服务上就都能体现出来。
说直白一点,与管理类似,即:团结大部分,打击小部分,用来保持权威。
但在网红方法论里面,则是:团结一部分,贬低一部分,踩踏一部分。
体现在户晨风身上,就是“安卓人”,“苹果人”,以及“鸿蒙人”……而这些人能吵到恐龙复活…网红只需要主持一场直播即可。
以此来获得大量的流量,收获追随者,也就是涨粉,这一点,才是快速起号、快速涨粉的关键。
无论你做什么领域,你的文案、内容,最终目的就是团结部分人。
争议,也是流量黄金法则。
当然,苹果用户被培养的消费习惯,确实高于安卓用户。
那么,户晨风倒了,自然有网红出来接班,反过来,拉拢“安卓人”,带上“鸿蒙人”,调侃“苹果人”,也能起个号。
3、脑补论
小说为什么吸引人,因为很多情节、画面都是读者脑补出来的,这是影视作品无法实现的,也是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。
而自己脑补出来的东西,自然深信不疑……
户的很多言论,看起来极端,实为典型的:泛指+说话讲一半+暗示。
比如:安卓人=低收入。表面是讲经济收入,实则,粉丝已经脑补出了安卓人的:素质、学历、文化、思维、房子、车子,甚至“安卓猫”都不温顺可爱。。
再比如:户的成名系列视频《1天工资购买力》,他只是讲述了一个“事实”,其他什么都没说,却在暗示什么?
这种暗示,已经将其捧到了“户圣”的程度,直到现在,依然有粉丝为其洗地发声,诸如:“媒体只剩赞美”、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”……
这就是脑补论的威力,可以让你收获死忠粉。
当然,户,成也粉丝,败也粉丝。
因为随着流量的增长,他已经无法控制粉丝的言论,苹果人的优越感更加具象化,需要及时满足,户的思维被流量和粉丝牵着走,却又暴露水平、认知、文化代沟。
随着库里南碎片逐渐积累……指不定是被苹果人给举报的……
文章评论